(通讯员:陈晓梅 展立 冷春春)11月10日下午,betway必威“沣镐思享”思政工作室在图书馆B305马克思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五期思政咨询研讨会。本次研讨会由betway必威李垣、吴雪和刘飏三位老师主持,betway必威研究生和15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。
本期是自由讨论,没有设置固定主题,由来参与活动的同学自由发言、自由讨论。吴雪老师强调,这学期的研讨会主要是和我们的原理课程相结合的,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,拓宽大家对原理课的理解,在交流学习中拓展思维、共同进步。李垣老师延续他一贯幽默轻松的风格指出,我们举办这个研讨会的意义就是要把重点放在同学们身上,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,听听大家的想法和见解,老师们只是扮演倾听者和问题分析者、参考意见提供者的角色,所以同学们来到这里尽可畅所欲言。
因此,来自微电子学院的唐同学便率先问道“应该如何看待‘除夕调休上班’这个热点?”
最近,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的假期安排,尤其是春节和国庆两个小长假的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其中,对于明年春节的调休发生了重大变动,虽然调休时间增加到了八天,但除夕却不放假。这一决定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。对此,同学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一同学认为“除夕调休上班,不同于以往,一方面从侧面显现出年味越来越淡,另一方面也与福利制度有关,个人认为我国福利制度有待完善。”另一位同学表示“表达年味的方式有所改变,在过去,人们会在固定的地方放烟花爆竹去庆祝过节,但是现在由于要保护生态,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有所改变,集体化的活动减少,让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。”
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和讨论,吴雪老师指出:“虽然除夕不放假这点目前还和大家没有关系,不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除夕并不是法定节假日,但它确实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。因此,国家在考虑民众情感的同时,也要做出最有利于社会发展、统筹社会格局的决策,这并非易事。在安排节假日时,国家需要综合考虑月份周期的变化。如果除夕放假,可能导致接下来一周都是‘惨烈’的连续七天上班现象。为了让劳动者得到适当的休息,提高工作效率,取消除夕放假是一个相对全局考虑的决定。人们对不放假在除夕这一决定如此强烈反应,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团圆情结。”
此外,刘飏老师认为:“除夕调休,其实国家还考虑通过此举提升企业自主福利制度。虽然国家没有安排放假,但相关文件中提到,希望企业能够承担社会责任,鼓励企业在除夕给员工带薪休假。换句话说,如果企业有良心,春节假期可以延长至九天。这样既满足了人民对情感需求的需求,又有利于经济发展,并充分考虑了员工积极性。所以,现在是考验企业眼光的时候了,聪明的企业必将抓住这个机会。仅凭一天的假期时间,不仅能增强员工黏性,而且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和口碑。更重要的是,员工有了动力,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。”
最后,李垣老师总结到:”其实,归根到底还是科技发展的问题。以前科技不发达,千山万水路途遥远,人们团聚非常不易。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,微信、电话等科技的进步,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。因此,人们才会感觉到年味变淡了。其次是关于放假的问题,我们国家的放假制度也在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。在我小的时候只有周日放假,之后逐渐变为休一天半,再后来才发展为双休。1999年前后才有黄金周的说法,黄金周的目的是为了拉动消费。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看,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,如果往前追溯的话,我们的相关政策相比过去是越来越好的。结合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,我相信,相关政策一定会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渐调整!”
图3
接下来,同学们提出了第二个关心的问题:“毕业以后进编制到底好不好?”
虽然来参与活动的都是大二的同学,但他们也开始考虑毕业以后的职业规划问题了,由于大部分同学来自理工科专业,所以也对“是直接进体制内少走30年弯路,还是去社会上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?”这个问题有些纠结。
图4
对此,李垣老师指出:“针对这个问题,过来人其实早有体会。毕业后直接进入体制内,既有优势,也有劣势。但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:考进体制内是利大于弊的。不只要有编制在,就能享受到稳定的待遇,不用再担心失业问题。尤其近两年受疫情影响,能有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谈何容易,这也是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进体制的主要原因。但是从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,存在内因和外因,真正决定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还是自身的实力。同学需要通过不断努力,提升自身综合素质,一定会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。 ”
刘飏回答:“这与个人性格有关,每个人追求的并不一样。有些人追求稳定的工作,那就需要寻找一份有保障的工作;有些人觉得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,那就可以去寻找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。”
第三个讨论的问题是一位同学问道:“如何看待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。比如说,应试教育下员工为了考试而学习是功利的,没有抓住真正的东西。”
对于这个观点,另一位同学反驳道:学习的形式分为两种,一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,另外一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学习,这都属于学习的形式,都可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。
吴雪老师回答:“过分追求功利会导致忽视学习的本质,那就是探索未知、培养思维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长期来看,过分追求功利会对员工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当然可以花时间去探索,但是不能影响学业。而对于通过考试达到毕业的要求,这是每个员工应该完成的任务,我觉得这不能叫功利。”
李垣老师总结指出:“在我们的原理课本上讲到了辩证法的五对范畴,其中有一对叫‘内容与形式’ 。这就告诉我们内容是主要的,但是形式也不可或缺,但也要警惕形式主义。学习时要注重掌握内容,深入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,这样才能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。但一个好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表现内容,使之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。所以,功利与否,我觉得主要看你的出发点和动机,形式与否,主要看你能否把握其中的度以及你最终的收获。对于员工来说,学习是主要矛盾,无论形式如何变化,同学们还是要认真学习。读书是当代中国唯一可控的改变命运的捷径,但它不是唯一的出路。如果这个方向行不通的话可以换一个赛道,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。”
最后一个问题,有同学问道:“我很喜欢旅游,但我一直不是很明晰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”
这位同学还说到:他的身边有很多亲朋好友都很喜欢旅行。他的表哥初中文化,但独自从赣州骑行到拉萨,他去广西桂林参观人文景观,觉得很有意义,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但他的父母对”甲天下“的桂林山水不以为然,更喜欢去城市旅游,感受城市的繁华。所以,他常常在思考,对文化程度不一样的人来说,旅游的意义也会不一样吗?
对此,吴雪老师认为:“旅游的意义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可能会存在差异。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、知识背景和审美观念都有所不同,因此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关注点和体验也会有所不同。对于这位同学来说,他可以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的不同看法和需求。同时,他也可以在旅行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背景,培养更高的审美观念,使自己的旅行更加充实和有意义。”
最后,李垣老师总结到:“所谓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,我也喜欢旅游,也经常在假期带我的孩子外出旅游,多看看世界、多了解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总能扩宽眼界,增长见识。其实今天绝大多数人生活的都比较安逸,我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爬山、跑步,从而去亲近大自然。比如我喜欢跑步,我每年都会参加三四场马拉松比赛。在马拉松比赛中,前半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的,最困难的路段是最后的十几公里。所以人们常说,真正的马拉松是从三十公里开始的,因为在这段路程中,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,比如腿抽筋,头晕目眩等等,但是咬咬牙坚持下来就会到达终点。跑了这么多马拉松、爬了这么多山,给我最大的人生启发就是,那么痛苦的时刻我都坚持下来了,我把这么困难的事情都克服了,完成了,那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我克服不了的。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,不断突破自己,不断克服困难,这样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、坚强。”
本次“沣镐思享”思政咨询研讨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,现场氛围生动活泼,师生间畅所欲言、积极探讨,本次活动圆满结束。该活动旨在通过师生交流互动,直面员工的思想困惑,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青年员工的家国情怀,打通思政育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探索大小思政多元协同的育人新模式,构建公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。此后,该活动将长期举办,每周三中午会在该公众号发布报名链接和讨论主题,感兴趣的同学尽可报名参加。
更多精彩,尽请期待!